来源:应城市委文明办 2023-09-26 18:14
今年以来,应城市以创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为契机,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,全市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文明程度有效提升,蒲城大地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。
一、强保障、聚合力,试点创建有序推进
1.多层级提供保障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,市委书记任组长;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审议《应城市创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实施方案》,明确责任单位、工作时限,推动落实落地。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,纳入孝感、应城重大改革项目清单,由市领导领衔督办。各成成员单位从组织领导、政策支持、资金保障等多方面为试点工作推进提供“硬支撑”,市财政列支60万元作为试点专项经费。
2.多维度汇聚合力。一是党委共建。市委文明办、市妇联牵头,通过“以奖代补”引导乡镇党委开展试点村(社区)创建,打造了刘杨社区孝老爱亲、白杨村家风传承等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2个。二是部门共推。市委文明办下发《关于深入开展“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”主题活动的通知》,列出反对大操大办、反对高价彩礼等重点任务责任清单;市妇联、市民政、市农业农村等部门,督促村(社区)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,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全市293个村(社区)全覆盖。三是群众共治。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,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妇女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为依托,广泛吸纳党员、妇联干部和执委、村(居)民代表、“五老”人员、乡贤等参与的“1+4+N”多元共治新模式。如,有老人过寿的,由村里购买2斤长寿面,派2名理事会人员登门祝贺;有办丧事的,村里购买花圈,由村干部和理事会代表一道看望。
3.多领域用好阵地。一是建好幸福食堂。全市38个幸福食堂为农村婚丧嫁娶提供服务和场地,切实改变了群众大操大办、攀比浪费、人情债压力大等不良习俗。二是用好庭院稻场。通过屋场院子会、稻场会、板凳会等广开言路,倾听群众声音,尊重群众诉求,最终形成红白喜事、道德评议、共同缔造等约束性强、可行性高的行动方案12个。三是办好实践所站。充分利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开展勤俭节约、垃圾分类、关爱老人、环境整治、义务植树等多种主题乡风文明主题实践活动。
二、抓服务、促引领,文明乡风遍地开花
1.志愿队伍齐参与。全市483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、9万名志愿者遍布城乡,紧扣“移风易俗”等重大主题,组织活动1.06万场次,参与人数10.3万人次,总服务时长26万小时。
2.革除陋习探新路。城北办事处韩湾村红白事一律到幸福食堂用“大锅菜”待客,有效遏制婚丧事宜大操大办。汤池镇卫星村建立“村民诚信档案”,为积分排名前20的村民购买医疗保险。四里棚刘杨社区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兑换幸福食堂进餐券,城中办事处新河社区、城北办事处西十村推行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,用一个个的“小确幸”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进而形成习惯、成风化俗。
3.选树典型作示范。组织由警察、医生、干部等组成的榜样宣讲队宣讲213场,6个作品入选2023年“家书传家风”万户家庭讲家风视频展播活动。近两年累计选树文明村(镇)188个、十星文明户8579户、“最美家庭”136个、“十大孝子”20名(两届)、“好婆媳”120对,让群众学有榜样、行有示范。
三、重策划、广宣传,移风易俗深入人心
1.主题活动造声势。线下,利用“三八”“清明”“端午”“国际家庭日”(每年5月15日)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实践活动7场;线上,承办“好家风、润澴川”2023年孝感市家风家教月启动仪式,35万人线上观看直播、参与互动,群众纷纷点赞。
2.文艺作品润心灵。创作《改彩礼》《移风易俗赞歌扬》《说应城》《结穷亲》等近20部具有本地特色移风易俗文艺作品,开播“村村响”,组织“三下乡”文艺汇演,快板舞《移风易俗赞歌扬》被省委宣传部选中参加2023年湖北省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。
3.全面宣传扩影响。各类新媒体刊播移风易俗信息600余条,其中国家级媒体30篇。制作“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”系列短视频,省、孝感市文明办采用85条。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做法,被孝感市委办公室信息工作简报采用。
下一步,应城市将深入推进全国移风易俗试点县建设,深入开展“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”主题活动;开展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;持续打造挖掘各具特色移风易俗示范村,做好移风易俗示范村(社区)评选,由点及面,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